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2023-09-15 18:51
文本内容:

仁寿县2023年春七年级(下)期末质量监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隋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值和度量衡这些措施促进了A.对外贸易迅速发展B.南北地区文化交流C.文化教育事业发展1).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有人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A.帝王的喜好B.财富的多寡C.才能和学识D.门第的高低.隋场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其根本目的是A.促进农业生产发展B.推动民族交流交融C.巩固对全国的统治1).促进南北交通发展.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其中政治上完善了一项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这一制度是A.皇帝制度B.三省六部制C.察举制D.科举制.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史书记载有“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种生产工具是A.筒车B.曲辕犁C.楼车D.秧马.唐太宗认识到边疆之患不在于少数民族,而在于中原王朝的政策和民心基于这一认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是A.设置宣政院B.轻徭薄赋C.创立殿试制度D.唐蕃和亲.唐朝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B.社会经济高度发达C.文学艺术丰富多彩D.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8.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也成就斐然这反映了唐朝A.政治制度的创新B.经济的迅速发展C.思想领域的争鸣D.文学艺术的繁荣.“唐物独特的软实力在亚洲受众很广,对高丽、新罗、百济、日本等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变革性影响甚至连一些游牧、半游牧社会的统治者和如识界、政界精英也受唐初软实力影响,渐染华风”这反映了A.唐初文化的吸引力B.西方文明的先进性C.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葛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波菜等这一情况反映出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达B.而外交流的繁荣C.西域都护的设置D.泉州口岸的开放11提取下列四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唐朝的时代特征正确的是曲辕犁唐三彩两骑驼乐俑图开元通宝玄奘西行求法(邮票)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C.繁荣与开放D.农业手工业高度发达.“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赵匡胤建立的王朝是A.唐B.北宋C.南宋D.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个人,在宰相之下乂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君主专制C.加强边疆管理D.发展文教事业.宋太祖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此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其目的是A.防止武将专权B.提高行政效率C.增加财政收入D.促进农业发展.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元B.金C.西夏D.辽.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人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了榷场的设置A.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展现了宋朝国力的强大.如图是某历史时期的局势演变图,图中“?”处应填写A.匈奴B.辽C.吐蕃D.元.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以下可以为这一结论提供佐证的史实是A.出现晋商和徽商B.纸币成为全国发行的主币C.出现了纸币交子D.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茶“兴于唐,盛于宋”,饮茶在宋代不再是奢侈的享受,平民百姓日常也能享用可谓是“全面普及”的状态这反映出宋代A.海外贸易超过前代B.经济作物种植扩大C.边疆地区得到开发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A.魏晋时期B.唐朝C.南宋D.元朝.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A.泉州B.开封C.景德镇D.广州.中国古代某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不仅板图辽间,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是A.宋B.元C.明D.清.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绘制了下表,据此推断他们的研究主题可能是A.西汉的边疆治理B.隋唐的民族关系C.两宋的民族关系D.元朝的边疆治理.元朝统一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行省制度,由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管辖地方乃至边疆事务,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这一制度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加速了统治阶层的衰落C.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威胁D.壮大了地方诸侯的势力.1333年,元朝开科取土,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闽、哈喇鲁、畏兀儿等少数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A.诗B.词C.杂剧D.小说.宋代的科技发明成果突出,其中被广泛应用于航海、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A.活字印刷术B.指南针C.造纸术D.火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是A.《四库全书》B.《天工开物》C.《史记》I.《资治通鉴》.《天工开物》是一部科学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它的作者是A.李时珍B.施耐庵C.宋应星D.徐光启.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A.有利于明朝与亚非诸国的交往B.加剧了明朝东部沿海的危机C.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D.标志着明朝海禁政策的结束.某学生梳理清朝康雍乾时期的知识时,记录了“形成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三项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A.君主专制加强B.国家疆域奠定C.商品经济发展D.文学成就显著.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A.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B.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C.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D.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搜集了以下相关材料“文成公主入藏”“宣政院”“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其探究主题可能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D.明清抗击外来侵略斗争.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明朝官员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儿里得《儿何原本》的部分内容,这说明A.西方科学知识此时开始传入中国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成为社会共识C.西学在中国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D.传教士来华主要是为了传播科学.明清时期,戏曲在江南地区兴盛秦淮河畔开设众多观戏的茶楼酒馆,甚至有人刊刻戏曲剧作,“以娱民众”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科举考试的推动C.对外交往的频繁D.大一统局面形成H非选择题(30分)

二、材料解析题(2个小题共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隋唐两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物资的调运到开元时期出现J“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縻俱丰实”的景象,人口滋生,经济发展,一片繁荣一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时期出现人口增长的原因(6分)材料二据统计,康熙二H••一年(1682年)人口为

0.1943亿,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人口增至313亿人口激增与耕地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势必造成地价上深和粮食供应紧张当时的统治者就刷人民到边橙省份是充,扩大排地面积和精耕知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解决人口激增带来的矛盾到乾隆时期,除推广种植甘薯、玉米,还规定对泰国商船运米来交易,万石以上的免船货税银十分之五一一摘编自庞毅《中国清代经济史》

(2)清朝中期人口激增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6分)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城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一一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文化的特点(2分)请列举两位唐朝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4分)材料二(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列传•官一》

(2)材料二反映的是明朝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其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材料三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一一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清朝统治者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古代的对外交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1.建立者为契丹族首领那律阿保机,10世纪初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临潢府.何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建文字,国力不断增强.与宋订立盟约称“滔渊之盟”.……地区措施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管理西域由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台湾设澎湖巡检司。